观察|天空之外的战场:官方叙事、新闻与社交平台中的印巴冲突

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历局势紧张升级后,又突然宣布停火。但两国之间就战机击落数字仍陷于“罗生门”中,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迷雾让局势扑朔迷离。

据新华社报道,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5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巴空军在反击中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飞机残骸落入印度领土内或克什米尔印巴实控线印方一侧地域。然而,印军战机是否遭到击落、被击落飞机的具体数量与型号等信息,迟迟未得到印度官方回应。

印度主流报纸《印度教徒报》7日曾根据巴方信源报道称有3架印度战机被击落,并发布在X等社交平台上。很快,印度社交平台上弥漫着对《印度教徒报》的批评乃至于攻击。印度意见领袖(KOL)和网民还嘲讽说,“印度教徒”(Hindu)的报纸名字应改为“反印度”才对。

7日下午,《印度教徒报》将有关报道删除,强调印度官方未提供正式信息。但这并未降低舆论对《印度教徒报》的敌意,指责该报“通敌”的贴文在X平台上可获万人点赞乃至于数以十万计的阅读量。

与此同时,印度空军的强大成为印度各大媒体的报道主旋律。信息可信度一向遭人诟病的印度极右翼新闻网站OpIndia在5月7日刊登评论称,在印度军队针对“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目标”发动“毁灭性打击”后,巴基斯坦媒体机构和社交平台用户开始散布“印度战机被巴基斯坦军队击落”的“假消息”,而参与制造这些假消息的正是印度“自由派和左派人士”和《印度教徒报》,他们“试图将印度的攻势描绘成代价高昂的行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民粹主义盛行的世界里,社交平台和主流媒体比过去更倾向于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印度或巴基斯坦同样如此。”美国哈德逊研究所“未来印度和南亚倡议”主任阿帕纳·潘德(Aparna Pande)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努尔汗空军基地遭印度导弹袭击,警方在努尔汗空军基地主要入口处移除车辆和人员。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图

两周多的叙事争夺战

自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后,一场围绕公众认知的叙事争夺战在印巴媒体间上演。德国媒体报道说,印巴两国在袭击发生后持续跨境交火、互相指责,并试图控制叙事主导权。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说,印巴冲突一直维持着“小动手”模式:边境开火、互相喊话时有发生。双方媒体报道也围绕着这些行动做文章。

巴基斯坦媒体注意到,在4月22日袭击事件之后,多家印度媒体就发起战争进行了密集的讨论,将袭击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并呼吁 *** 采取军事报复。《今日印度》、Times Now新闻台、Zee电视台等媒体言辞强硬,还将这场袭击事件比作“印度版的911”。“国家必须报复、报复必须严厉”一时间成为了许多印度媒体的头版用词。

《南华早报》在报道中指出,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前院长普什佩什·潘特(Pushpesh Pant)表示,在“克什米尔杀戮事件”引发全国愤怒之后,总理莫迪需要做出强烈回应。

在印方5月7日正式发起“朱砂行动”后,印度媒体耸动的标题越来越多。5月9日,印度重要英文媒体《今日印度》用 “印度海军打到了卡拉奇!1971年以来之一次!”的标题做了报道,调动读者对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辉煌战果的回忆。然而,这样的报道就连亲官方的印度媒体也做了辟谣。

5月9日,印度深度报道媒体The Wire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致读者声明,称其网站遭印度 *** 禁止访问。在印度社交平台上,上周,印度北方邦警方以“危害印度 *** 、统一和领土完整”为由,对民谣歌手内哈·辛格·拉托尔(Neha Singh Rathore)和大学教授马德里·卡科蒂(网名Dr. Medusa)立案。两人均为KOL,因发布批评印度 *** 应对袭击措施的帖子而被起诉。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印控克什米尔查谟,民众在查谟塔维火车站试图登上超载的列车,离开城市。

来自巴基斯坦的 *** 账户也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发起针对印度的“攻势”,参与者既有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这样的高官,也有普通网民账户。

巴基斯坦*堡安全研究中心主席伊姆蒂亚兹·古尔(Imtiaz Gul)对澎湃新闻提到,在巴基斯坦,军方负责发起军事行动,“巴基斯坦要达成对印度攻势的国家共识应该不难。”

4月23日后,X平台上涌现了很多来自巴基斯坦的反印内容,“克什米尔流血”( #KashmirBleeds)、“与克什米尔站在一起”(#StandWithKashmir)成了巴基斯坦热门 *** 话题标签。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巴基斯坦媒体的头条集中在军事动态、 *** 声明以及克什米尔争端对平民的人道影响。“在印度,没有人敢持不同观点,巴基斯坦媒体显然也像印度一样塑造自己的叙事,这并不罕见,两边都是如此的典型态度。”古尔接受采访时说。

《外交政策》杂志撰稿人、南亚问题分析师迈克尔·库格尔曼(Michael Kugelman)认为,印巴关系紧张时,印度媒体的攻击性更强。“在两国媒体中看到沙文主义式的言论很常见,但在印度尤其如此。我的感觉是,印方言辞往往更激烈、更强硬,甚至更具攻击性。”

4月底,曾在Times Now、新德里电视台(NDTV)等媒体任职的知名右翼电视新闻人阿纳布·戈斯瓦米(Arnab Goswami)在Republic TV电视台上说:“要让军队能自由地大展身手,把事情搞定!需要给出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了!”

古尔对澎湃新闻表示,印度一直在有意识地宣传对巴基斯坦的不利论述。“印度影射巴基斯坦是恐怖主义袭击背后的负责方,但不接受巴基斯坦提供的共同调查4月袭击事件的邀请,而决定直接袭击9个目标,大多数是 *** 寺和平民住宅。”他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新闻网站“中东之眼”在报道中写道,印度似乎在依靠主流媒体和政治领导层的虚张声势来让人们相信,印度再次成为*击的受害者。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尼拉姆谷区沙科特,农民与救援人员共同查看因印度炮击造成的房屋损坏。

在喊话中斗武

5月7日印巴双方冲突直接升级,在印度发动“朱砂行动”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实际控制线上交火。

据新华社报道,巴基斯坦一名高级安全消息人士5月8日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透露,巴基斯坦和印度战机之间的空战是“近代航空史上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空战之一”。

据这位消息人士透露,双方共有125架战斗机激战了1个多小时,双方均未离开自己的领空。导弹交火的距离有时超过160公里。另据一名法国的高级情报官员向CNN透露,印度有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巴方击落,这是该法制战斗机首次被击落。《 *** 》9日的一篇视觉调查报道称,至少有两架印度战机在巴基斯坦空袭期间坠毁——一架阵风战斗机和一架幻影2000战斗机。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5月7日晚说:“在长达1小时的空战中,我们的飞行员把敌方的战机炸得粉碎。”印方对战机被击落一事始终未予回应。

然而,印度主流新闻网站news18在8日是这样报道的:这场“朱砂行动”揭示出“印度在战机技术上比巴基斯坦遥遥领先”,因为法国“阵风”战斗机在超视距作战、电子系统、隐身性能等方面比巴基斯坦配备的美制F-16战机“更具优势”。印媒强调,“阵风”的作战性能强大,而巴基斯坦的F-16却受美国合约限制、性能老化而“不够灵活”。

看起来,印度舆论中己方战斗机的战力表现,完全没有受到巴方战报的影响。

随着冲突持续展开,印巴仍在互相喊话。8日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发起无人机袭击,并宣传自己打击对方的战绩。《 *** 》9日报道说,“这些指控和反指控往往难以核实。”

对于同一事件,不同背景的学者给出的评论也截然不同。潘德告诉澎湃新闻,巴基斯坦声称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但这只是一个说法,在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要下结论。

长期研究印巴关系的美国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法赫德·胡马雍(Fahd Humayun)则对澎湃新闻说:“多份经过核实的报告现已确认,交战的确在昨晚发生,巴基斯坦击落了多架印度战机。”

不论这场战斗机“罗生门”的真相如何,对印巴空军实力的分析仍有客观依据。据新华社引述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文章分析说,印巴两国均拥有上千架先进战斗机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对比印度,巴基斯坦空军规模更小,但足以对本国领土进行有效防御。巴基斯坦机队核心力量是从美国进口的75架F-16“战隼”战斗机,此外还列装了歼-10“猛龙”与JF-17“雷电”(枭龙)两款第四代战斗机。

5月10日,巴基斯坦宣布正式对印度启动代号“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以回应印度方面持续不断的挑衅行为。

央视新闻报道称,5月10日,巴基斯坦媒体援引军方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巴基斯坦空军出动JF-17“枭龙”战斗机,在印度旁遮普邦阿丹普尔地区使用高超音速导弹精准摧毁印度部署的S-400防空系统。

然而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印度陆军上校索菲亚·库雷希(Sofiya Qureshi)在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驳斥了有关印度S-400导弹系统已被摧毁或印度主要空军基地已无法运作的指控。

另外,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10日凌晨发布公告说,巴军方在当天对印度展开的军事行动中“已通过 *** 攻击使印度70%的电网瘫痪”。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Vikram Misri)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将巴基斯坦的行动描述为“一派胡言”,指责*堡捏造声称印度关键基础设施(包括空军基地和防空系统)遭到破坏的谎言。米斯里表示:“有人声称印度大部分关键基础设施、电力系统、 *** 系统等遭到攻击和摧毁。这些说法完全是错误的。”他还补充说,大多数受攻击设施已经恢复正常。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爆炸,浓烟弥漫。

印巴第二战场

在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信息面前,新闻与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印巴之间开辟的第二战场。

在5月6日的冲突之后,外界观察到,莫迪 *** 运用媒体倡议、内容封锁、外交表态等方式,来塑造国内外对这场危机的认知。印度国内媒体有关防务行动的报道,必须依赖印度官方的通报。印度外交部还致函英国广播公司、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 *** 其报道中使用的是“武装分子”(militant)而非“*”(terrorist)一词。有匿名印度高级官员向媒体透露,“目前,有必要维护公众团结、保障国家安全。我们认为这并不过分。” 

社交平台与大众名人一同加入到这场民族主义浪潮中。在印度5月6日发起行动后,社交平台上涌现了“正义彰显”(#JusticeServed)、“朱砂彰显正义”(#SindoorServesJustice)的话题标签,这也是许多印媒报道的题目。

很多宝莱坞明星在印度社交平台上发帖向印度致敬、为民众祈福、为印军感到骄傲。另有印度媒体梳理了受印巴冲突启发的宝莱坞电影,还有人在争论是否应该继续允许巴基斯坦演员在宝莱坞参演电影。

“我的堂兄弟从他在克区的家里发来了(袭击现场的)视频。我马上就打 *** 问他和家人的安危。他有点骄傲地笑了,告诉我:‘兄弟!我们在印度,我们是印度人!印度军队和毗湿诺女会保护我们的安全。别担心。无论如何,没有一枚导弹会被允许射到这里的土地上。‘胜利归杜尔迦女神(注:印度教神谱中一个尚武的女神)!胜利归印度母亲!’”祖籍克什米尔的资深印地语导演兼演员阿奴潘·卡尔(Anupam Kher)在社交平台上说。

5月8日,印度新闻与广播部(I&B)以国家安全考虑为由,要求在印度运营的所有OTT(一种流媒体视频服务)平台、数字流媒体服务与中介机构立即停止播放所有源自巴基斯坦的网剧、电影、歌曲、播客及其他媒体内容。

在实施内容限制之前,印度还限制了部分巴基斯坦名人的社交平台账号访问。印度用户报告称,目前在Instagram、X和YouTube等平台上,巴基斯坦演员、歌手及公众人物的已认证账号已无法访问。

美国媒体8日报道说,印度正在试图用社交平台、“软实力”在内的所有手段来全方位“挤压”宿敌巴基斯坦。这引起一些权益人士的批评。据半岛电视台5月9日报道,印度裔民权倡导人士、美国乔治城大学互联网监控问题专家阿琼·塞提(Arjun Sethi)称印度是“全球数字专制主义的领导者”。

库格尔曼分析说,有关这场冲突的虚假信息“正像敌对行动一样迅速升级”,他呼吁公众关注可靠的信息来源和事实核查机构。

“我不认为(媒体上的民族主义)是一个新现象。在莫迪政权下,我们看到印度极右翼民族认同水平显著上升,这也是印度人民党吸引力的一部分。这也意味着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变得密不可分。”胡马雍告诉澎湃新闻,在印度,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甚至宝莱坞演员和公共知识分子,都不断而一致地采取将巴基斯坦“他者化”的话语,而这类论述依赖的是“印度教民族主义”(Hindutva)的策略。

在潘德看来,媒体是社会的映射。“历史来看,孟买袭击(2008年)事件期间,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所以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到2016年、2019年和2025年的袭击事件时,社交媒体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试图塑造公众舆论。”她告诉澎湃新闻。

不过,潘德不认为普通印度人会随意被媒体所左右。“这从街头采访中就可以看出。表面上显现出的狂热民族主义,主要局限在一些社交媒体账号和部分电视台上。”她说。印度国际问题专家朱哈尔·吉拉尼则向半岛电视台表示,不少印度民众在印军空袭之后呼吁印度当局保持克制,不赞成冲突升级。“我们希望国际社会促成印巴对话缓解当前局势。”吉拉尼说。

在潘德看来,印度的军事与政治决策最终要回归国家利益本身。“媒体并不主导印度的外交政策或国内政治,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力。最终,作为国家的印度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实体,它的行动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基于媒体上的言论。”她对澎湃新闻分析说。

然而,媒体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却在战争面前更加值得警惕。“印度大多数媒体非但没有追求平衡的报道或要求问责,反而再次选择放大战争言论,*公众愤怒、制造恐惧,并使本已敏感的局势耸人听闻。”印度记者罗希妮·辛格5日写道,“意识形态偏见和缺乏问责制使印度新闻编辑室变成了战场,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并以民族主义的名义忽视了事实。”而即使是在新媒体时代之前,民族主义就曾无数次*了战争。

  • 匈牙利史专家阚思静逝世,享年87岁
  • 关税威胁逼近,美国通胀开始抬头
  • 高盛:下调银河娱乐目标价至47.6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 江苏一高校新校区变更建设主体被怀疑“烂尾”,当地:之前规划有疏忽
  • 美联储将在重压下召开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计不降息
  • 河南省平顶山市副市长许红兵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
  • 来论|建设性推进缅北和平进程——中国的智慧与担当
  • 七大交响乐团在沪“神仙斗法”,时代交响奏出何等时代新声
  • 视频|宇树科技王兴兴:曾在上海获第一桶金,对年轻人的包容是最好的土壤
  • 中国市场增速下滑、库存上升,即将退市的斯凯奇下一步去向何方?
  • 广西桂平桂银村镇银行被罚24.1万元: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 尾盘:三大股指基本持平
  • 交钱后没拿到货?鸿博股份回应子公司2.43亿元仲裁案:预计无重大财产损失
  • 九部门联手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 生态环境部:重型货车排放监管是重点
  • 复星国际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两股东高位减持!最新8股发布股东减持计划!下周28股面临解禁
  • 构筑高地共伴成长,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沪举行
  • 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健美运动奠基人之一李启圣逝世